深圳信息港

【乡村振兴看河南】从种子到餐桌 中原农谷从“芯”出发扛稳粮食安全重任

2023-08-15 22:44:03 来源:中国青年网

中国青年网新乡7月14日电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农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衣身之源,文明之根。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作出了打造中原农谷的决策,助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发展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中原农谷。张香丽 摄

7月13日,“乡村振兴看河南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中原农谷核心区,实地感受牧野大地的农业“芯”力量。从种子到餐桌、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,中原农谷正在以奋进之姿,从“芯”出发,扛稳粮食安全重任。

守“芯”创新 保障种业安全
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作为中原农谷的创新龙头,神农种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们正奋力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据该实验室科研骨干周正富介绍,神农种业实验室以种子、种苗、种畜为对象,开展战略性、前瞻性、基础性、集成性科技创新,旨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,打造一流创新平台,集聚一流创新人才,着力突破种业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,攻克关键核心技术,培育突破性农业生物品种。

神农种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相关实验。张香丽 摄

然而,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并非易事,至少需要8至9年的时间。科研工作者要有甘于坐冷板凳,种业人更是如此。

目前,该实验室完成了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芝麻、畜禽等5支核心研发团队组建;启动实施了实验室首批“一流课题”项目5项;在基因编辑、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与分子标记发掘、特异种质创制等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;新育成小麦品种15个、玉米品种19个、花生品种6个、芝麻品种4个,小麦品种“郑麦379”、“郑麦1860”和花生品种“豫花37号”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。

藏粮于技 夯实丰收“耕”基

在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,一颗颗绿油油的玉米苗正茁壮成长。沃野良田间,智能水肥一体机、气象监测站等高科技已经成为“新农人”的好帮手。“我种植耕地近2000亩,在这些‘高科技’的加持下,虫害、土壤墒情等土地情况在手机上一目了然,平时只需要三四个人打理就够了,非常方便。”原阳县师寨镇苗楼村种粮大户薛卫波说。

高标准农田的玉米长势正旺。张香丽 摄

薛卫波以灌溉举例:“以前灌溉需要架个水泵,拉着水带,带着铁锹,2个小时才能灌溉1亩地。现在灌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平移式、指针式、卷盘式等多种先进优良灌溉设备,同时灌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地,效率大大提高了。人工、用水量、用电量都省了不少。”

娄军艳演示中原农谷种业大数据平台。张香丽 摄

据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技术指导娄军艳介绍,中原农谷种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已交付使用。该平台借助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,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农田地理信息、耕地质量信息、植保监测等10个系统,实现了中原农谷灌溉自动化、植保智能化、生产溯源化、农事标准化和管护精细化,让老百姓能轻轻松松种好地、打好粮、卖好价。

昆虫雷达设备。张香丽 摄

娄军艳重点介绍了昆虫雷达设备:“这个昆虫雷达设备通过利用32nm雷达波对直径20公里范围内的贪夜蛾、黏虫等迁飞性昆虫的发生时间、地点、虫群密度和迁飞轨迹进行跟踪预测,引导飞防精准防控。只需要这一台便可以监测整个平原新区的农田。”

据了解,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,涉及师寨镇、原武镇、祝楼乡、桥北乡、韩董庄镇5个乡镇64个行政村,项目区总面积10.89万亩。项目建成后,可节水节电30%,节肥40%,节省人工60%;耕地地力提升一个等级,新增农田1100亩,预计夏粮亩均增产135斤,秋粮亩均增产160斤,达到三节三增效果,实现高产稳产。

农谷赋能 “中原粮仓”升级“世人餐桌”

平原示范区处于“中原农谷”核心腹地,优先享受“中原农谷”赋能带来的机遇,培育了一批以千味央厨为代表的专注于B2B领域的年轻企业。在千味央厨的生产车间,春卷、地瓜丸、南瓜饼、油条、馅饼等正在被加工,即将送往市民餐桌。据介绍,该公司加工使用的农产品原材料涉及米面粮油各个品类,仅新乡工厂每年加工速冻类米面制品可达8万吨以上。

中原农谷特色农产品展示。张香丽 摄

不仅如此,借助“中原农谷”品牌效应,新乡市迅速抢占预制菜全国高地,大力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加大预制菜品研发投入,独立预制菜企业品牌,汇集预制菜企业产业集聚,形成区域品牌效应,实现从“中原粮仓”到“国人厨房”再到“世界餐桌”的华丽变身。

“希望通过我们农业人的不懈奋斗,中原农谷可以借助种业这颗非凡的‘种子’,实现中原农业的崛起,打赢种业翻身仗,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。”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科员胡润雨坚定地说。(张香丽)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